78岁的沈先生家住南京市秦淮区,15年前因为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需长期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最近,沈先生和家人一道外出吃海鲜大餐,尝了几片甘香爽滑的三文鱼刺身。可回家后,沈先生慢慢出现了轻度的畏寒,右手也有轻微刺痛。两天后,沈先生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整个右上肢红肿热痛,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水疱,伴随着剧烈的呕吐与腹泻,家属紧急将老先生送往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鲍磊副主任通过仔细的病史追溯和检查,判断患者已出现脓毒性休克表现,立即将其送入抢救室进一步监护治疗。刚完成初步检查与评估,患者的血压就已下降至休克状态。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郭磊迅速赶到抢救室会诊,将患者紧急转运至EICU加强监护治疗。沈老先生的病原体检测结果震惊了医生们,老人感染的竟是在南京已多年未见的“创伤弧菌”——杀手中的杀手。
创伤弧菌,隶属于弧菌属,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不耐高温,可从各种海产品中分离得到。该菌感染主要有三种亚型,包括原发性脓毒症(43.1%)、创伤感染(45.9%)和胃肠炎(5%),其中原发性脓毒症常见于生食牡蛎等贝类海鲜后,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爆发脓毒血症,变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可迅速恶化为脓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50%,幸存者也大多截肢或残疾。
南京市第一医院针对“创伤弧菌”精准治疗,对老人的感染肢体重点保护,重症监护室综合支持。在各位专家的群策群力下,奇迹出现,沈老先生体温正常了、呼吸正常了、红肿一点点消退了……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秦海东提醒大家,在挑选处理海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止被扎伤。如已有伤口,应避免接触鲜活海鲜、海水;避免进食生冷贝类,尽量烹调彻底后再吃。
通讯员 鲁冬妮 本报记者 黄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