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经历,我们可以顺其自然,也可以创造奇迹。”这是《我听见这世界缤纷》中的一句话,既是作者自勉,更是写照。吴晶就是这样,她没有顺其自然,而是创造了奇迹。
国际比赛冠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演奏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担任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这些“高大上”的事情,就是一个正常人也很难做到,更不要说是一个残疾人,而吴晶,她都做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世纪80年代,吴晶出生于江苏泰兴黄桥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家庭。刚出生时,吴晶有一双明亮可爱的大眼睛。她名字中的“晶”字就缘于她这双明亮的眼睛。不幸的是,在吴晶15个月大的时候,她因病不得不摘除两只眼球,从此,吴晶的眼前便没有了光亮。
然而,吴晶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沉,也许当时幼小的她,还没有意识到失去眼睛意味着什么。她依然活泼,爱玩、爱淘气、爱触摸各种物品。父母因此更加关爱她,爷爷、舅舅、姑父、姑妈……一众亲人也都更加亲近她,陪她玩、牵着她的手去感知外面的世界。她的小伙伴——几个正常的孩子经常和她一起玩各种游戏,一起去摸索世间万物,吴晶的世界依然温暖明亮。
也许就是这温暖的力量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蕴积,让吴晶的内心仿佛有着一个燃烧的小宇宙,不时冲破黑暗的牢笼,向外爆发,再爆发!
九岁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哭闹着不肯上学,吴晶已独自一个人在聋盲学校开始了寄宿生活,她自己摸索着到教室上课;自己摸索着到食堂吃饭、打水;自己换洗衣服……她的勤快和自律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关注和喜爱。老师们纷纷给她提供各种帮助:带她到自己的家里,介绍小朋友陪她一起玩、一起学习,还教她学英语和各种乐器。吴晶没有想到,这两项技能竟成了她以后得以走出国门的法宝。
初一的时候,吴晶刚开始学习英语,便通过搜寻通讯录的方式尝试着与外国人联系,更巧的是,她联系上的是美国前新泽西州盲人协会主席诺玛奶奶。此后,她们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通信。诺玛奶奶不仅给了她巨大的精神鼓励,更大大开阔了她的眼界。走出国门,奔向更广阔天地的想法在吴晶的心里生根发芽……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吴晶看不见,但体育教练却发现她的定向行走能力特别强、跑步特别快,可以成为运动员。吴晶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转机。她从扬州来到了南京,转学到南京市盲人学校,成了一名正式的体育运动员。经过艰苦的训练,吴晶在各种体育赛事中大放异彩,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冠军,甚至还代表国家队参加了雅典残奥会。
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小吴晶似乎也懂得这个道理。此时的她尽管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却表现出了不同一般的成熟思想。雅典奥运会还没有结束,她便开始思考今后该何去何从。按照一般的发展路径,作为盲人学生,他们在初中毕业之后将直接升入中专,专业是盲人按摩。大部分学生中专毕业之后会开一家盲人按摩店,守着这一份家业过一辈子。吴晶不愿接受这命运的安排,她的思维迅速转动起来。
她给多年之前在广播上开过英语教学讲座的老师巴特先生发送了信息,而命运之神似乎也眷顾着这个不幸的女孩。多年不见的巴特先生很快给她回信了,而且告诉她此时的自己是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国际部的校长,并提议她到南外来读高中。
吴晶的命运迎来了第二次转机,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盲校中专部学习盲人按摩,而是来到了南外跟普通高中学生一起上课。为学好功课,老师和吴晶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晶在高中的三年,不仅没有掉队,成绩还名列前茅,毕业时,她收到了哈佛、耶鲁等多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努力的汗水为吴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她得以迈出国门,飞越太平洋,迎来命运的第三次转变。在众多给她提供读书机会的知名高校中,她选择了美国的蒙哥马利学院。在美留学期间,她的主动再次显示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她参与了美国盲人联合会的工作,并促成了中美之间盲协的交流。之后,她又留学瑞典,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并与瑞典盲协建立联系,参与了瑞典盲协的工作,也促成了中瑞之间的盲人交流。多年以来,她一直活跃于国际盲人交流的舞台。
音乐成为吴晶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瑞典,她加入了瑞典皇家爱乐乐团成为一名长笛演奏员,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2014年,她来到了莫扎特的家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了莫扎特的乐曲。她用长笛演奏出了这世界的五彩斑斓。
吴晶的经历告诉我们,当遭遇困难或不幸时,不要气馁、不要消沉,主动伸出你的手,总会有另一双手拉你一把。这一双双手,演绎了这世界的缤纷。 刘英鹏
(江苏人民出版社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