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运河历史古城高邮为资源的文学短篇小说集《风雨墙》一经出版,迅速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尤其是在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故乡轰动热烈。短短一个月,数度加印,发行量已经超过五千本,跻身畅销书行列。
“一段风雨墙,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古城高邮起源于七千年前的龙虬庄文明,得名于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建城于汉。高邮位于江之左、淮之南,上控苏皖,下引江淮,水陆要地,兵家必争,商贾云集。江淮平原的一大特色,就是大小湖泊众多,河荡纵横,生态秀美,物产富饶。在历史长河里,高邮具有丰厚的文学创作资源。高邮文风之盛、资源之丰,实乃得天独厚。
作者告诉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承前启后,频频推送既有秦观、王磐、王氏父子文化遗风,又沐浴着当代文学大师汪曾祺韵味的佳篇:《风雨墙》《胭脂山》《王爷英雄》等小说主要讲述清末民初的高邮故事;《船娘红姐》《高邮八大寺》《搓背王》等小说主要讲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邮故事;《幸福啥滋味》《妈妈,我爱你》等小说主要讲述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之交的高邮故事;《三轮车夫二憨子》《家装人物轶事》主要讲述当代的高邮故事。
我们从《风雨墙》一书中就可以寻觅到高邮文学传统的影子:“此时,我才有心情来打量陈怡琪的模样。只见她满头的白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后头还簪了个结。这么大岁数居然如此清爽,每天何其优雅。脸上有皱纹,却不杂乱,还有点舒展有度的感觉,沧桑中显得内涵丰富。戴副老花镜,一条黄花纹丝巾带扎着在镜架两端,略有干巴的双手拿着一些剪报和女生们说这说那。脚是小脚。衣是布衣。虽然声音不大,但还是透着点糯味。一点也看不出她有半分孤寂的样子。”
《风雨墙》所集9篇短篇小说,选择的地理坐标都是高邮,无论风土或是人情,不管空虚还是繁盛,书中的每一篇都在呼应一类群体命运,视角很是独特。这些命运,夹杂阵痛与欢娱,呈现挣扎与救赎,它们终将与故土一起,构成时间的证词,反映时代的进步,这些命运,是追求,是向往,目标指向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赵德清创作手法娴熟,多元视角的运用激发出不同寻常的短篇小说架构,使书写达到出人意料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本深情的凝望之书;是一部高邮文化先人遗风再现的著作;更是文化本身亲切生动且耐人寻味的佳作,在“汪迷”部落掀起不小的文学热潮。 孙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