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苏藏携手首部原创音乐剧《天·梦》周末在宁首演

真实再现援藏干部风采 共谱新时代苏藏山河情

社区新报 | 2022年07月08日

  7月9日、10日,由江苏西藏两地艺术家首次联手创作,“十四五”江苏援藏项目、根据真实援藏事迹改编的西藏首部现实题材原创音乐剧《天·梦》将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演,本报独家专访了主创团队。该剧以出身建档立卡户家庭的藏族女孩卓玛的成长故事为创作线索,以西藏社会风情与百姓生活变迁为背景,结合援藏干部人才的真实事迹,展现了几代中华儿女在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西藏的过程中追梦、圆梦的动人故事。

  还原援藏故事

  用爱守护“格桑”之梦

  “雪域高原给这部剧的创作带来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扑面而来的情感。”本剧导演庄嘉敏在描述这部剧时,多次提到“天”带给“梦”的灵感,“这种情感是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对家园、对国家油然而生的爱,而在这种爱的氛围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在找寻着某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庄嘉敏认为,整部剧的叙事过程,其实就是每一个独特的人物寻找自己的过程。藏族女孩卓玛在江苏援藏队伍的接力培养下,找寻自己的青春梦想,成为了首批藏族民用直升机女飞行员。以林书海为代表的一批援藏干部、驻藏干部,则用心浇灌幸福之花,用大爱守护这朵“小格桑”的梦,用自己的青春诉说对脚下热土深沉的爱。庄嘉敏说:“无论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梦想都是一样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周围人的帮助,通过五十六个民族的携手,才能建立起一个更美好的家园,去实现我们共同追求的梦想。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个体,离不开群体,更离不开我们的祖国,离不开我们的党。”

  卓玛的扮演者之一,拉萨市歌舞团的声乐演员次仁拉姆在这次参演的过程中,对“梦”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卓玛在飞行训练过程中的心酸、痛苦、拼搏、坚韧,次仁拉姆因有着相似的经历而深深共情。

  作为怀揣音乐梦想的藏族姑娘,虽然有着天赐的好嗓音,但在体系化、专业化的音乐理论学习上却面临着更多困难。那段拼命练习、努力赶超的时光与卓玛是如此相似:“作为土生土长的西藏人,援藏干部对西藏的帮助是我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他们从遥远的地方来,放弃了很多东西,和我们一起去实现美丽的梦想,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这次参演让我走进了卓玛的内心,我也希望能通过表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山海”同频共育

  奏响苏藏文化之歌

  《天·梦》是由江苏与西藏两地艺术家携手创作、演绎,历经三年打磨,浇灌出的苏藏情谊之花。拉萨歌舞团的主创团队用最鲜活的形式呈现雪域高原的风采,一言一行都传达着独特的藏族文脉,滋养着江苏主创团队的创作源泉。排练的两个月正逢酷暑时节,拉萨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拉萨歌舞团团长卫东亲自率队,带着次多、卓嘎等几位藏族编导,克服对江南湿热气候的种种不适应,坚持驻扎在南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用鲜明的西藏元素为整部剧增添了许多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女主角卓玛由汉族演员臧妍和藏族演员次仁拉姆共同饰演。“作为生活在平原地带的汉族女生,要演绎一位藏族姑娘,在生活环境、体态面貌、语言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臧妍说,“藏族编导和演员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们非常真诚善良,演唱藏调的声音悠扬动听,特别纯净,让我非常感动。”

  歌舞也是本次剧目的一大亮点,整部剧融合了藏戏、打阿嘎、打墙、牦牛舞等元素,青春靓丽的汉藏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既呈现了当下流行的时尚元素,又展示着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可谓是一场别具民族特色的歌舞盛宴,为音乐剧注入了“灵魂”。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院长潘磊担任《天·梦》的作曲及音乐总监,他提到,雪域高原上的藏区是一座非常浩瀚的音乐宝库,拥有巨大的音乐力量,深深地刺激着他的创作:“我们尝试将最原始的藏调素材和流行音乐、摇滚乐,以及江南的苏州评弹进行融合,光是收集的藏音素材就达到十几个G,在大量浏览和翻译的基础上才进入创作的状态”。

  彼此学习、互相适应,从语言到台词,从形体训练到音乐舞蹈,从独立的个体到默契配合的剧组,自5月10日建组以来,江苏省演艺集团主创团队带领着《天·梦》剧组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地排练,他们放弃了休息时间,朝夕相处,只为将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跨越千年变化

  “自海向山”共谱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从丰饶秀丽的扬子江畔,到高耸绵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脚,江苏与拉萨,虽远隔千里,却犹如茶和盐巴,相互交融,共同谱写着团结奋斗的时代华章,一代代江苏援藏人前赴后继,自海而来、向山进发。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从“交往”走向“交融”,苏藏两地情谊日益深厚。

  卫东谈到了这部剧的特殊意义:“这是首次由江苏和西藏两地的演职人员合作呈现音乐剧舞台,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创作,整部剧的人物、情节和故事展现了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变化。”

  《天·梦》的创作初心源自于江苏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卞光辉和夏涛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所感。三年前他们奔赴西藏,自踏上雪域高原的那一天起,就被很多援藏干部的事迹以及西藏人民建设美丽高原边疆的故事所打动。“这样的故事应该传递给全国人民!”两人一拍即合,在西藏工作的一千多个日夜,用一种被青年人所接受的、当下流行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来呈现高原的故事,成了两位援藏干部共同钻研的课题。三年后,《天·梦》音乐剧应时而生。

  夏涛说,作为“十四五”江苏援藏项目,这部剧用小切角、大视野反映了新时代治边稳藏的最新成果,尤其对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都有展现。卞光辉指出,这部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凝聚了很多援藏人、边疆干部群众的感情智慧,三年来一步步推进,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成果即将拿出来检阅,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走进剧院,感受党的治藏方略的英明伟大、祖国边疆的壮美辽阔,还有一代代守边人的可爱与可歌可泣。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慧指出,作为“十四五”江苏援藏项目,《天·梦》是江苏携手西藏共同创作的首部原创音乐剧,通过这部剧,希望建立起苏藏两地文化艺术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和新机制,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苏藏山海情,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两地人民的心中。

  作为本次演出的协办单位,江苏有线品牌传播中心将借助江苏有线的“报、网、端、微、屏”融媒体传播平台,对该剧进行全程报道。

  通讯员 赵晶 刘畅

  本报记者 黄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