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1年6月,省文旅厅制定出台《江苏省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驻村辅导员对驻点村庄的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咨询、运营管理咨询等方面,从专业角度提供技术支持,帮助解决基层乡村旅游专业力量紧缺问题。一年来,助力乡村发展成效如何?《社区新报》实地采访了三位驻村辅导员。
赋能水乡 打造典范
江宁区湖熟街道金陵水乡·钱家渡村,处于平原圩区,河网纵横、田地相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走进村庄,满眼都是怡人景色,古朴的民居参差错落,别致有趣的小桥尽显江南水乡的曼妙姿色。这里的高效水产养殖、蔬菜稻米种植,俨然一座现代的世外桃源。
今年暑期第一天,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来到钱家渡开展教学实践和主题党日活动,而学院院长张骏正是钱家渡的驻村辅导员。谈到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和对驻村辅导工作的打算,张骏表示,自己在这里做乡村辅导,是老师,更是同行者。据悉,钱家渡由南京田园水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和管理,该公司是区属国企平台江宁旅游产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截至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等项目30余个,接待游客逾50万人次,“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崭新局面初步显现。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把钱家渡打造成近郊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典范?张骏提出从思政+、科技+、文化+的角度为乡村旅游赋能,其一,是量身定做人才培训计划,对现有员工进行再教育,塑思想、增素养、强技能。在学校支持下,把钱家渡建设成为“实践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行走课堂”教学,建设“大思政课”“大技能课”“大劳动课”,为钱家渡、为乡村旅游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其二,以农村电商为抓手,通过直播带货,云端推荐等方式,拓展旅游产品和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其三,挖掘乡村文化,开发文化旅游新产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乡村旅游目的地。
走出钱家渡村,回望曲折迂回的河流,独具韵味的拱桥,白墙黛瓦的村居,便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这种动人的江南乡村风情,正是金陵水乡·钱家渡的魅力。
精准定位 深挖渔村
六月的沛县,干燥炎热。伴着阵阵蝉鸣,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系主任林祖锐教授一行驾车驶入偏僻的大屯街道安庄渔村。自2021年6月林祖锐成为第一批驻村辅导员起,他便与这个小小渔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安庄渔村至今已有160余年历史。1855年黄河决口,山东巨野、嘉祥等地灾民逃难来此,在微山湖西岸开垦荒地安家立业,“安庄”村由此得名。
进入安庄,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复古民居映入眼帘,丰富多彩的采摘园和渔家酒馆呈现出别致的渔家之景。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安庄的旅游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旅游业却并不火爆。对此,林祖锐带领大学生设计团队下乡,与当地主任书记进行对接,展开调研活动,共同商讨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案。
通过调研,林祖锐发现安庄有两大优势,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二是自然景观资源。他坦言,安庄社区还没有对当地的特色渔村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存在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吸引力不强,以及缺乏有效营销手段、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他计划帮助当地发挥紧邻微山湖的地理优势,打造渔村文化特色符号,从文化的角度展现乡村特色。
林祖锐认为,“目前安庄的旅游发展规划不完善,需要更精准的定位,明确特色,走‘一村一品’发展道路。”乡村要有乡村的味道,好的设计建设要落实到百姓身边。村庄布局规整紧凑,民居建设完善,无需过度美化,以改善百姓生活为目的的建设才是现阶段需要的建设。
安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宁道龙表示,让村民自行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时候会无从下手,找不到关键点,有了驻村辅导员这样的专业人才助力,就可以形成“1+1>2”的效应。
古时朱墩 今日成河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在紧靠330省道的宿迁泗阳县成河村,桃花遍野,花开如明霞万叠,走入其中,水美花香,仿佛步入仙源花界。
过往的成河村,交通闭塞,村旁成子湖上的渔民以船为家,靠打鱼为生。“子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而今的成河村,已变成了“水韵江苏 醉美泗阳”的典型代表。
成河村的驻村辅导员,是来自江苏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朱振峰。“2022年2月,我刚来时很惊讶,经过苏北农房改造计划,家家都住上了小别墅,道路和公共设施非常完善。”驻村后,朱振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成河村里的每一种特色产业,希望把特色产业跟村庄的发展结合起来。
成河村紧邻的成子湖是洪泽湖的一部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土壤很适合桃树种植。于是,桃果产业便成为成河村一大特色产业。如今,2060亩桃果示范基地主题公园里,有油桃、露天桃、油蟠桃、黄桃等21个桃果品种,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有效错开上市时间,每年吸引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约5万人次。朱振峰与当地村干部携手,带领全体村民不断奋斗,深入挖掘苏北特色乡村风情,在吸引游客观光的同时,发展土家灶台、特色民宿、农果采摘等项目,供游客观桃花、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等,为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
从事驻村辅导工作,朱振峰感觉最大的难点在“人”上。一方面,有些工作村民不太理解,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另一方面,村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急需充实有知识、富干劲、敢作为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类型的古遗址构成了“古时朱墩”,而今这里小街渔村、桃果示范基地主题公园、湖滨小院民宿、百姓礼堂、桃果展示中心、朱墩文化休闲广场等共同搭建了“今日成河”,展现出乡村旅游的无限希望。
通讯员 王新茹 鲁冬妮 本报记者 黄长满
快评
乡村振兴这幅蓝图画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类人才执笔挥墨。既需要新鲜血液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更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如今民宿集群、新型业态生根,乡村正以“乡村+民宿”“乡村+文创”等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乡村“画家”们正蘸以“初心墨”,行之“振兴笔”,绘就“秀美景”,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态度,逐步把振兴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王新茹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