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版 全民阅读

捍卫和平 反对侵略

——从日军南京暴行的“国际影响”谈起

社区新报 | 2022年07月08日

  专题研究抗战期间日本在南京侵害第三国权益相关问题的学术著作《侵害与交涉:日军南京暴行中的第三国权益》,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南京为中心,全景式展现1937年8月到1938年4月间日军对西方利益的侵害及之后的外交交涉相关情况,同时对英美等被侵犯方应对得失等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开创性,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937年8月到1938年4月,日军在南京明目张胆地侵犯第三国权益。从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遭到日本飞机攻击,身负重伤,到美国大使馆三等秘书阿利森被日本士兵打耳光;从美国炮舰“帕奈”号被日本飞机在长江南京上游段炸沉,多名船员伤亡,到英国炮舰遭到日本陆军的炮击,致使人员伤亡;从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肆无忌惮地闯入西方使领馆,开走停在馆内的汽车,抢劫留守在馆内的中国雇员,到对西方商业机构、私人住宅的大肆抢劫和破坏,即便是日本的盟友德国也未能幸免。日军曾宣称太平洋战争是“从白人手中解放亚洲”的行为,但这一逻辑无法解释对英、美驻华大使馆及官员的攻击,对各国大使馆、商业机构和外国居民住宅的闯入和抢劫。实际上,日本政府自知理屈词穷,往往以道歉、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和赔偿了结上述事件。令人感慨和发人深省的是,面对日军的嚣张蛮横,英美却分别奉行“绥靖主义”“孤立主义”政策,不能有效协调应对和维护自身权益,一度表现得十分软弱和自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偶发事件才形成对抗日本侵略的共识。

  该书正文共分六章,全书近30万字。书中细致梳理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各国在南京的利益分布情况,1937年8月至12月日军空袭南京对第三国权益造成的损失情况,日军袭击长江南京段附近英美舰船及由此产生的双方交涉情况,南京被日军攻陷后日军在当地侵害欧美人士人身权利和抢劫欧美财产的情况,拉贝、魏特琳等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建立安全区救助无辜的中国难民并为此与日本占领当局交涉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书中分析日军暴行产生的原因,认为日本军方与外交界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国家机器的两个方面。全书的基本观点是:南京大屠杀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国际性战争暴行,日军在此暴行中不仅严重侵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权益,并导致这些国家与日本的交涉维权,这对中国争取国际同情及援助抗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由此,反对侵略并不仅仅是直接被侵略国的事情,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反对侵略,维护正常的国际和平与秩序。

  该书作者崔巍,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兼任江苏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南京中华民国史学会理事、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特约顾问等,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日本侵华史,包括南京大屠杀史、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史等。近年来,他在日本侵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苏悦

  (江苏人民出版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