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健康行

防治慢阻肺,专家吁请记住四个字母

社区新报 | 2023年11月17日

  11月14日,世界慢阻肺日。慢阻肺的防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缩写COPD)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我国慢阻肺总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8.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的专家们表示,对待慢阻肺,不仅要早识别、早干预,更要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尤其是慢阻肺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慢阻肺防治的五大误区

  广大慢阻肺患者对此病存在不少认知误区,导致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从而加快了疾病的恶化速度。专家指出,常见的误区有五个:

  误区一:一直吸烟,但身体很健康不用担心

  在导致慢阻肺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位列榜首,10%—15%的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方小谦说,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病因,吸烟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支气管阻塞和肺脏结构破坏。

  误区二:早期症状轻微,对身体影响不大

  COPD属于慢性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很多患者虽咳嗽、咳痰多年,但并不影响生活及工作,往往不予重视。事实上,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可做到少花钱、疗效好。

  误区三:不重视稳定期治疗

  很多患者在急性加重、症状严重时会到医院就医,但当病情相对稳定时又感觉用药和不用药差别不大,不能坚持用药。南京市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中医师颜延凤提醒,缓解期也需按医嘱用药,秋冬季节可以选择中医食疗、膏方等进行调理,有助减慢肺功能衰退速度,减少急性发作次数。

  误区四:口服药方便,吸入药物麻烦,效果都一样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最有效的第一线的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选择吸入疗法有三大优势:一是可以获得较高浓度,迅速到达肺部,起效快;二是所需药物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较轻;三是便于携带,使用方便。

  误区五:慢阻肺患者力气不足不宜活动

  很多慢阻肺患者经常静坐不动,稍微动一动就诱发气促,难以耐受,自觉疲劳乏力,需要休息。患者应谨记量力而为,循序渐进,选用合适的辅助方法帮助锻炼,长期坚持能增加体能、减轻症状。

  C-O-P-D字母法巧防治

  慢阻肺目前尚无法逆转和治愈,因此预防和有效缓解病情尤为重要。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的专家们介绍了一组C-O-P-D防治法。

  C—cease[停止]停止吸烟

  停止吸烟是预防慢阻肺的第一步。从接诊情况来看,慢阻肺患者患病年龄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尤其是喜欢抽烟的人群,最容易被慢阻肺“青睐”。

  O—open[打开]经常打开窗户通风

  方小谦介绍,预防慢阻肺,也要注意防治三手烟污染。三手烟主要是指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烟残留物。家中需要保持开窗通风的好习惯,尤其是客人抽烟离开之后要及时通风。

  P—pm[下午]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最好选择下午锻炼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蒋光说,秋冬交替,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天气寒冷,8点到9点期间又是上班早高峰时段,空气污染较重,这些因素会增加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和肺部功能负担,致使病情恶化。秋冬季节,建议慢阻肺患者选择下午2点到4点进行锻炼。

  D—do[做]三类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测

  慢阻肺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活动后呼吸气促等,但由于人体的肺部代偿能力较强,不少早期慢阻肺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导致错过最佳诊疗时间。方小谦提醒,慢阻肺不仅仅是肺部的疾患,还与心血管疾患、内分泌疾患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目前业内公认的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测,一般只需要花费100多元。操作也比较简单,只要对着仪器吹几口气,就能评价气道阻塞程度。长期与厨房油烟打交道的家庭主妇、长期与粉尘接触的工人、经常抽烟的“老烟枪”这三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测。

  本报记者 黄长满 策划 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