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身边事

对话最美劳动者 非遗技艺我传承

社区新报 | 2024年05月10日

  近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年级三班的社会实践小组来到了老门东非遗传习馆,面对面采访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丁浩,并亲身学习体验了漂漆扇这项非遗技艺,当一回“非遗小传人”。

  活动当天,小组成员首先参观了非遗传习馆,云锦、绒花、剪纸、漆扇、糖画、泥人等各色各样的非遗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同学们一面欣赏着一件件创意十足、做工精美的非遗作品,一面感叹中国非遗艺术的博大精深,惊叹民间非遗艺人的巧手精工。

  接下来,小组成员们来到位于非遗传习馆二楼的茶道室和丁浩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与对话。在古色古香、清静幽雅的茶道室里,同学们沉心思索、徐徐提问,丁老师风趣笑谈、娓娓道来。通过何天成与洪尔杰同学的提问,我们了解到丁浩是一位具有10年剪龄的中国剪纸艺术传承人。交流中,陈均瑶同学提问:“您在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丁浩对这一点深有感触,直言困难和挑战是必然的。他回忆起自己大学毕业时,一起学习非遗技艺的同学们即将各奔东西,很多人因为对非遗传承人就业的不确定性选择了放弃。这让他也迷茫了一段时间,但出于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他最终坚持了下来。赵欣欣同学提问:“有人说,中国的非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听到这个问题,丁浩显得特别激动。他回答说,从某些方面来看,确实有一些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困境和消失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许多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逐渐被边缘化或被替代。同时,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较大,缺乏年轻一代的接班人,导致技艺难以传承。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扶持、传承人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合力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我坚信,中国的非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在世界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丁浩语气坚定。随后,王修涵同学提问:“您打算如何推广和传承中国的非遗文化?”丁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一是通过宣传,让非遗传承的思想深入人心,比如举办‘非遗进校园’等公益活动,或者利用网络热门社交平台进行推广;二是创新非遗推广形式,把非遗和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比如把绒花设计在现下流行的马面裙上面;三是充分发挥非遗作品的实用价值。”

  采访结束后,同学们跟随现场的老师们学习体验了漂漆扇的制作过程,亲自动手制作一把属于自己的漆扇。漂漆扇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调色、上色、烘干三个步骤,上色这一步是最为复杂和讲究的,身体和手腕的动作稍有差池,整个扇面的色彩布局就会大打折扣。苏清源同学精湛的动手能力获得了老师的肯定,他模仿老师的上色动作十分精准,最终的作品也可圈可点。

  通过这一次的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更加确立了要将非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思想和信念。

  通讯员 王修涵 本报记者 黄长满

  

  图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年级三班的社会实践小组参观南京老门东非遗传习馆。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