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书与法

白下青衿 地灵人杰

著名书画家萧平的艺术人生

社区新报 | 2024年05月17日

  萧平,祖籍扬州,1942年生于重庆。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在南京博物院任书画鉴定之职十九年。1981年调至江苏省国画院。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之长于一身,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三十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多次应邀赴美国及欧亚洲各地考察、讲学,出席国际艺术史高层论坛并发表论文和演讲。出版《萧平书画集》《画坛儒风·萧平艺术人生》等书画集三十多种及《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龚贤研究》《陈淳》《娄东画派》《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著。

  萧平的父亲从事邮电专业,喜欢文学和书画。年少时,他常常跟着父亲去文物商店或古旧书店逛逛,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父亲工作时常调动,因此萧平的小学时代是在宁波度过的。七八岁时搬到卖面桥,是萧平唯一一次住在乡下。他依稀记得卖面桥边上有一条河,“我常带着妹妹沿着河边采野菜,发现河边有鸭蛋和荸荠,有一次寻找荸荠时妹妹的小皮鞋丢了,这可折了大本……”这些都是萧平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他将这些记忆中的童真童趣一一呈现在自己的书画创作中。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萧平便一直住在南京,后来进入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读书。“当时学校的美术课条件很好,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上课所需的一些好的石膏像都是徐悲鸿先生托人带回的。”萧平第一次看到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作品就是在附中的图书馆,这让他印象深刻。初中毕业后,学校组织了壁画队,萧平作为壁画队的主力,和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厂区墙上画壁画,那是萧平第一次走上社会,对于萧平来说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锻炼。

  1961年高中毕业,萧平进入了江苏省国画院首届研修班。在那里,萧平得到傅抱石、钱松嵒、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名师的指导。他学文学诗词,学书法篆刻,学艺术史,从临摹宋画开始学画。研修班的学习给他带来许多帮助。“当时这批画家都在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创作,他们的画和前人不同,和后人也不同,是用相对较清纯的中国画技法去表现山河新貌。他们把前贤出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经典技艺加以变革并用于创作,将传统和经典都用到了现实中。”萧平说。

  20世纪60年代初,从江苏省国画院毕业后,萧平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正是从那时起,萧平进一步接触到鉴定这门学科。南博书画藏品数以千万计,能近距离看到丰富的古代真迹,这对当时的萧平来说是十分幸运的。他把原来对书画的兴趣逐渐转变成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当时南博的老先生徐沄秋、王敦化给他制定了一系列学习鉴定的计划。萧平凭靠自学,通过对照美术史和古代画册来深入研究绘画史的大概流派,从吴门画派到金陵八家到浙派,从宋人到元人遗迹,他在与老先生探究讨论、征集捐赠作品与人谈吐之间,收获良多。

  20世纪70年代中期,萧平拜故宫博物院徐邦达先生为师,随其鉴阅故宫及苏、浙、皖、沪馆藏书画作品,并开始负责江苏全省书画鉴定工作。在鉴定学习的同时,萧平也没有停止书画创作,他常常利用中午时间作画。

  萧平的作品中既洋溢着金陵诸家的生活情味,又流露着笔端聪明,在运用中国画范式的基础上渗入写实主义造型的能力极为突出。萧平深受江南水文化的熏陶和滋补,在书画创作中,总是充满情韵、触类旁通。他的书法以汉隶及孙氏书谱筑基,尤爱行草,取法黄庭坚及明末诸家,追求自然放逸,在用笔迅疾中出之以清劲跌宕,自成一体。在绘画创作上,萧平兼顾着山水、花鸟和人物三方面,不拘一格,有感而发。对于书籍和艺术真品的博览,对于大自然的体察和感悟,年复一年,萧平从不懈怠。

  徐邦达先生曾如此赞誉萧平的书画艺术才华:“白下青衿,地灵人杰。玉山照眼风流。访幽居半亩,尽散发悠游。继贤(龚)圻(樊),铺陈墨彩,参综六法,精熟能尤,上层楼,同揽烟云,商讨绸缪。米家刷字,看挥毫胸出戈矛。更旭素推评,王吴次第,刘(泾)薛(绍彭)何俦。十竹谱虚名世,输吾子,点染专留。要挑灯深味,宵来催尽更筹。”

  “鉴定之学是一门科学,是从许许多多的实践感受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科学。”萧平说。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并举,是他对于书画鉴定所持的立场。

  通过借鉴它们的技法,去研究书画背后的故事、文化价值,去发掘那些可以给画史补白或被今人冷落、遗忘的有价值的人物及作品。萧平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如果没有这些藏品,我们无法知晓历史。收藏家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这是一种社会责任。”萧平说。

  在书画鉴定的同时,萧平也热衷于收藏书画,不论古今也不分冷热,更不以官阶、时名论高低。他所看重的是作品承载的艺术成分与研究价值。近二十年里,大批艺术品涌向市场,萧平有鉴别选择的机缘,藏品也与日俱增。他的选择重点在于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文徵明、陈道复、董其昌、八大山人、石涛、龚贤、胡玉昆和金陵诸家、扬州八怪及相关流派、海上画派、新金陵画派、女性书画家、僧人书画家、名人信札等。

  当今的收藏圈,以增值保值作为主要目的,这是不好的,起码是很偏颇的。“我们强调的收藏意义,主要是在于精神,而不是物质利益。所谓的增值保值,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把它作为最重要的目的。”萧平认为,“更重要的地方在于欣赏,在于研究。”他特别重视那些藏品,观赏、借鉴是必然的,翻阅书籍资料,研究作文作论,在收藏之中他了解了许多、发现了许多,也得到了无尽的快乐。他认为自己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某些方面甚至刚刚了然有悟,方才初尝甘苦的滋味。”正如他自己所说:“收藏的最大快乐,在于发现。”在生活与艺术的天地里漫游,不断去发现与探索,对于萧平来说,或许才真正是一个新的起点,一种新的希冀。

  作者:刘曦林,著名美术史论家,本文首次发表于北京瀚唐文化微信公众号,略有删改。

  

  图为《乐山大佛》。

  

  图为《银婚纪念日》。

  

  图为《齐白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