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版 矿蕴金陵

文人风骨邂逅石之情怀

阿来、苏童等文坛名家莅临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

社区新报 | 2024年05月17日

  古之文人衣必佩玉,居必有石,嗜石近乎狂者,如拜石之米芾;爱石成瘾者,如醒石之陶潜。4月27日晚,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迎来了一场现代文豪与天然矿物的交流盛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钟山》主编贾梦玮等文学名家来到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参观矿物宝石,感受矿物文化的博大与自然造化的神奇。阿来和苏童现场接受采访,并签名留念。

  活动伊始,阿来、苏童、邱华栋、李修文、胡学文一行人在南京矿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彭兆远、江苏江文展示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云富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矿物文化交流中心,参观馆内珍藏的矿物晶体。“这个‘中国哈达’好像婴儿的襁褓。”“修文兄,这块矿物上的图案是不是很像你的新作名字《猛虎下山》的场景?”在这些文学名家眼里,自然造化的结晶有着不一样的面貌和表达。

  阿来对地质学颇有研究,一进陈列馆,便对各种矿物的结构和成分如数家珍,同行的讲解员直呼他是“行家”。他笑着向大家解释,自己每天都在山上敲石头。在采访中,提到文学创作与矿物,阿来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喜爱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除了人与动植物,惠特曼总会在诗中写到“岩石”和“矿脉”。“我们地下有很多矿脉,比如黄金和岩盐。尤其是在四川,都是在地下生长结晶的东西。后来我上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从地质队找一把锤子,经常把山上的岩石敲开看一看。所以我今天大致还能分出这是火成岩,这是水沉岩。偶尔还能敲到一个化石,感受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阿来说。这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在《大地》中,他写道:“听哪,矿脉在地下走动/看哪,瀑布越来越宽。”

  对于矿物文化,阿来从“晶”字的构造讲起。他说“晶”是由三个“日”组成的,这个汉字很有意思,它是时间的象征,表示历经漫长时间的演变。不是几十年、几百年或几千年,它的计数单位是以万年、十万年甚至百万年为基本单位的。不要说这种结晶,即使是地下溶洞的钟乳石,也可能历经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才形成。“所以,当我们衡量、看待生命的时间尺度变化以后,你对生命会有不同的认识:原来人的产生这么偶然。而且我们几十年的生命,放在地球生命史上,像个奇迹一般,但也是昙花一现。那么尽量让它延展一点,变得更丰富一点,对得起这几十年的小小的一个奇迹。我们要增加一点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在生命当中多一些有趣的体验。”从矿物到生命,阿来有着非常独特的感悟。

  苏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的参观于他而言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原生态的矿物宝石,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他的知识局限。以前这些矿物宝石只存在于中小学的课本中,今天亲眼见到,才深刻体会了“巧夺天工”一词的意义所在。他在南京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这样一个神奇的博物馆,并且还是私立的。矿物宝石本来被埋在地下,是看不见的,一旦被开采出来,让人觉得如此惊喜,自然生发出一种膜拜的心理。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矿物,苏童直言瑰丽繁多的矿物让他应接不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块,一是菱锰矿“中国皇后”,二是那块巨大的绿松石。“以前只在藏族妇女的耳朵上看见过一小颗作为耳饰的绿松石,今天见到这么大一块,造型又是那么浑然天成,非常神奇。”苏童说。“中国皇后”于2009年在广西苍梧县被发现,后流落到美国。在经过长达五年的斡旋后,终于回归本土。它全体呈通红色,造型如一朵红玫瑰,十分美丽动人。那块巨大的绿松石名为“绿松石之王”,高近150厘米,重达400公斤,上下均呈现出大片绿色。据了解,这是近年来开采出的数量最大、纯度最高的绿松石。

  此外,阿来和苏童均为第二届南京矿博会送上了诚挚祝福。阿来还为第二届南京矿博会题字留念,现场名家纷纷表示非常期待这一届展会的开幕。

  本报记者 邹云香 策划 向金莉

  

  左图为阿来签名留念,右图为苏童参观现场。 江苏有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