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版 方志江苏

吕布“辕门射戟”遗址,真的在这里吗?

社区新报 | 2024年08月30日

  泗洪魏营先锋水库的大堤旁边,竖着两块大理石碑,分别刻写着“先射台遗址”“驼龙寺庙台子遗址”几个大字。据《泗虹合志·祠庙·附旧州寺观》记载:“先射台在先射院。驼龙寺在先射院,天启年间有钟重千觔。”《泗虹合志·祠庙》中记载:“先射院在州(今泗县)东五十里,相传吕奉先射戟于此。”

  先射台

  先射台曾经是一个高于周围地面八九米的近乎圆形的龟状台子,顶部直径50多米,有4亩地之多,底部直径80余米,近10亩地。一道由细渐粗、由低渐高的小岭子连在台子的北部,酷似乌龟的尾巴。南、北各二里许,西部二里以外的地方,都是相互连接起来、高出先射台很多的岗岭,把这个平地兀自凸起的台子半包围在里面。东面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平原。

  “先射台”的名字出自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术在淮河以南称雄,人多势大;刘备在徐州北面的小沛称雄,人少势单。袁术处心积虑地想先消灭刘备,再图攻居于徐州地界的吕布。刘备向吕布求援,希望吕布能帮他;袁术也派人找到吕布,叫吕布不要帮刘备。吕布洞察袁术阴谋后,毅然带领一干人马驻扎到魏营地界安营设宴,劝说双方罢兵,然后在辕门前的大土台上立起方天画戟,并拿出一支箭说:“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说罢,吕布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画戟小支,袁刘两家无话可说,于是各自收兵回家。

  吕布字奉先,其辕门射戟处被后人称为“先射台”。台子南面约百米远是吕布兵营所在的平地,称吕营,又叫先射院,之后形成的村落就叫先射院村。

  有文字说,这个台子是后人为了纪念吕布解和罢兵这件事而“筑台纪之”。而据当地人说,此台乃是天然的,地基结实坚硬,生水,里面含有很多蚌壳。

  台子南面不远处的先射院村门口和台子后面各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水从西面高岗流过来。尽管夏季水势很大,但北面大沟里的水就是冲刷不动台子北侧洼处的“龟尾巴”,便改道北移,从“龟尾巴”北边较高一点的地方找到出路,冲出一道新沟而东流。台子东北脚挖有一口土井,里面都是先射台生出来的水,寺里的和尚吃的就是土井里的水。

  根据先射台的地理位置推测,这个地方处在郯庐大断裂带上,它及周围岗岭的出现应该都是在地理构造过程中天然形成的。

  驼龙寺

  几百年之后,先射台上建起了驼龙寺,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寺中有大钟重千斤。

  驼龙寺雄居高处,规模较大,格致井然,蔚为壮观。它面南坐北,共三进院落,没有山门,从南坡而上可直达前殿大门。每座殿面阔三间,长约15米,宽约8米。每两进之间的两侧都有厢房相连。前两殿是平地起建,后面的第三进大殿台基高于前面约一米,需要登五级台阶才能步入殿门。此殿内供有几十尊名木雕塑的神像,佛台上供奉的地藏王菩萨体积较大,外形栩栩如生,熠熠生辉,体内都是丝绸带之类的填充物。寺内每座殿都是灰砖青瓦,檐角飞拱,且为四梁八柱支撑脊檩椽木的结构,木材都是禾木。八柱高度约一丈五尺,底端嵌入用蜂窝石凿好的凹槽里,防止受潮腐烂,它们被长25公分、宽15公分、厚约6—7公分的大灰砖砌起的外墙包裹,要从里面才能看到部分构造。后面大殿的八柱直径有40公分,略粗于前面两殿。两山墙上的梁也用灰砖包在里面,部分地方用的小灰砖大小与现在常用的红砖接近。苫顶的脊瓦都是传统的小灰瓦。

  寺庙墙上曾有一副对联:“三面高岗围古寺,两条溪水绕驼龙。”南北两道沟衬托出了驼龙寺的巍峨庄严,院外高大的槐树、椿树掩映着青砖灰瓦的殿宇,显得更为森严肃静,在潺潺流水的衬托下,清幽秀美的氛围尤为突出。相传,当年的驼龙寺一年四季香火旺盛,淮河北岸、洪泽湖西畔地区四邻八乡的乡绅贤士、庶民百姓常常前来烧香拜佛,祈求丰收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逢年过节,驼龙寺都会十分热闹,香客不断,四面八方的人前来许愿、祈福和还愿。

  据说,驼龙寺前殿毁于19世纪的战乱中。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殿做了地方学校,后殿还住着一个法号“本善”,本名张卓祥(山东人)的和尚。张卓祥在1960年被派往前营和大家一起吃食堂,后来逝于自然灾害。1960年,基于社会建设的需要,后面两座殿被当时的大队书记带人拆除,各种神像被毁,大殿的砖瓦和木料被运到魏营东十里的官塘,用于修建农业中学。

  1964年冬,修建先锋水库时,先射院村60多户住户陆续搬迁到了北边800米远的高坡处重建家园,取名新村,后称农科站。

  在先射台、驼龙寺修建先锋水库大堤时,因为先射台、驼龙寺高于现在的先锋水库大堤两米,所以便从先射台遗址上挖去两米高的台顶,填在遗址南北两侧。挖掘时还从中发现了文化层,先射台西部有一处60公分厚的红烧土堆积层,其下曾出土红砂陶扁鼎足,还有很多灰绳纹陶鬲、黑皮泥陶豆、盆、鹿角和兽骨等。1965年修建好的大堤穿过先射院遗址向南连接南岗岭,北延连接北岗岭,形成一道南北二三里长的堤坝,把先射台、驼龙寺的遗迹和先射院的部分遗址掩盖在了大堤之下。

  2011年10月,泗洪县魏营镇人民政府在相关遗址上立起了“驼龙寺庙台子遗址”“先射台遗址”两块碑予以纪念。

  作者:朱泽云 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诗词协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文章来源:方志江苏)

  本版由视觉中国供图

  

  图为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精彩内容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