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的楚三怀与陈素华夫妇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楚三怀双腿残疾,先后做过裁缝、开过饭店,陈素华养过蚯蚓,二人结识后,一起养殖生态猪,中途不幸遭遇大雪、猪瘟,几番起落,却从未放弃希望。如今,二人在雨花乡村小院经营生态猪养殖。
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聘教授、法学博士、法管学院监狱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宋立军博士带领归渡回忆录团队与“徽乡一家亲”一行来到南京六合区雨花乡村小院,和楚三怀夫妇做了一次深度访谈。
艰苦创业,爱抵万难
当天下午,众人来到楚三怀夫妇的小院。宋立军先带领邱镜萱、张潇月两位同学对陈素华进行访谈,听她讲述夫妻俩的恋爱故事与创业历程。谈睿佳老师和孙颖、朱嘉睿、孙鑫宇等同学负责拍摄。
“我和楚三怀是通过直播认识的……”陈素华讲起了二人的相遇。夫妻俩一个是残疾人,一个创业失败单亲带娃,都很艰难,便决定一起养猪。
从开始的7头猪到后来的500头,眼看着夫妻俩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当时大伙都说:“楚老三眼看就要翻身了!”但,谁也没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非洲猪瘟,让夫妇俩的500头猪全部死亡。
“那是我怀儿子后第一次产检的时候,一开始只有一头猪发病,但等到发现的时候,病猪已经被别的猪吃了,然后猪瘟就控制不住了。”陈素华说。在事业低谷期,二人想着换换运气,换个地方创业,于是就来到了南京市六合区。
一切又从零开始。夫妇俩向朋友借了20头猪,老乡又送了他们两只带崽的母猪。陈素华说:“那位老乡不仅送了猪过来,还一点报酬都没要。”夫妇俩非常感动,一直牢牢记着这份恩情。“等我们经济状况再好一点,这些猪该多少钱就多少钱,而且只能多给不能少给。”此外,还有不少直播间的网友伸出援手,听说夫妇二人缺少速冻柜,立马集资转来了一万元钱。
“来南京的一路上都是贵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陈素华感叹,“负债并没有影响这个家庭的幸福值。”楚三怀腿脚不便,干不了的事情就由陈素华干,他照顾患病的丈人,做好事业规划,让妻子能够全力以赴。
随后,宋立军带领刘晓楠同学和谈睿佳老师对楚三怀进行访谈。楚三怀讲述起自己双腿残疾的原因,小时候他和哥哥出去玩时,脚绞到三轮车里,怕挨骂没敢和父母说,拿点土拍在伤口处就回了家,得了破伤风没及时治疗,坏了神经落下残疾。“这是命,我不怨任何人,感谢父母没把我扔掉。”楚三怀说。
楚三怀的创业经历很丰富,小学都没上过的他却把裁缝这个职业做得有声有色,因为喜欢研究做饭,后来又开了饭店。当被问到干生态养殖的原因时,楚三怀这样回答:“生态养殖给我带来了健康,我也想把健康带给每个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追求有机和健康,于是楚三怀抓住行业风口,干起生态猪养殖,学打字,开直播。“自己的名字不会写,但打字没问题。”楚三怀说。从铁板房到现在的农家小院,大雪、猪瘟,数次失败,夫妇俩却从未放弃希望。
到今年冬天,猪棚里的猪又多了起来,13只小猪也在茁壮成长,网络直播打开了不少销路,这批猪定能卖个好价钱。
当天傍晚,成员们参观了夫妻俩的养殖场,宋立军舀了些豆腐渣做的猪饲料往围栏里一撒,猪仔们马上欢快地围拢了过来。此时外出挖雨花石的小分队也已归来,帮着盘城街道“咱家小院”的老板魏平东做起了晚餐,剩下的同学们则一起包饺子。
活动结束后,归渡回忆录团队的成员们帮助楚三怀夫妇宣传生态猪,陈素华也打算写下自己的回忆录,让更多人了解夫妇俩的故事,希望能够给正在创业的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
通讯员 邱镜萱 本报记者 王刚
图为团队成员在访谈结束后合影留念。 孙颖、朱嘉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