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从课堂到绿茵 从学子到球星

助力人才成长 南京校园足球闪耀“苏超”

社区新报 | 2025年09月12日

  9月6日晚,“苏超”第11轮南京队对战徐州队的比赛开赛前,在激情四射的南京校园足球主题曲《火力全开》歌声中,来自南京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150名足球小将活力登场。他们分为5队,身着统一队服,精神抖擞地散布在绿茵场上。传球、颠球、对抗……小将们用娴熟的足球技能,展示出南京校园足球朝气蓬勃的风采。时值教师节前夕,这份蓬勃朝气更显意义非凡。

  致敬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当晚,南京教师代表组成的观赛团成为看台亮点,他们放下“讲台上的矜持”,全情投入,为双方队员大声呐喊、加油助威;中场休息,跑道上的绸带组成“童心母爱满天下”字样,全场6万观众高声齐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天空中最亮的星》,手机灯光汇成点点星光,致敬老师!

  现场的南京教师很多都是“苏超”的忠实观众,甚至有的人是场上队员曾经的老师,看自己的学生踢球格外激动。

  南京市雨花台初级中学的老师张冉对每场“苏超”南京队的比赛都十分关注,她是球员李加俊的初中班主任和地理老师,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足球生成长为“苏超”赛场上的职业球员,更见证了他用汗水与热爱写就的青春篇章。“我们学校是南京市传统的足球特色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足球人才。李加俊是其中一位。”张冉记得,每天下午3点半到6点半的校队训练后,李加俊早已筋疲力尽,却总是默默继续完成作业。许多夜晚,他比其他足球生睡得晚,比普通文化生起得早。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让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很快被选为校队队长。

  “看到戈伟在‘苏超’的赛场上凭借两记头槌为南京队获取胜利,看到戈伟在职业比赛中一次次奋力奔跑,我感到很欣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晨说,作为老师,能见证孩子追逐热爱、坚定成长,便是最珍贵的收获。

  南京校园足球

  梯队完整、人才辈出

  据统计,南京市已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94所、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10所,全市21所优质初中面向市、区两级进行足球特定类型招生,14所优质高中面向全市招收足球特长生,逐步建立起覆盖大中小学的足球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南京市多名运动员入选各年龄段“国字号”球队,不少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在2025年高校体育特长生(含足球)招生中,南京市成绩突出,近20名学生被顶尖“双一流”高校录取,其中近10人跻身C9高校,另有近200人凭借体育特长(含足球)升入理想高校。此外,在“苏超”联赛南京队的50人大名单中,有22名球员出自南京市校园足球培养体系,充分体现了足球青训体系的成效。

  如何构建全国校园足球“南京范式”?当下,中国的校园足球如何发展,已成为开源问题。科教名城南京正规划新一轮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计划,力争为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改革经验和范式。

  针对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性难题、瓶颈性体制机制问题,南京明确了近阶段五项重点工作,打造实现质量监测、人才培育、竞赛锤炼、师资储备、升学保障的五维良性生态系统。

  搭建升学通道方面,当前南京市正在推进4项重要升学通道突破性举措,即职业学校转型新型足球学校,与高校达成“5+2”升学直通;普通高中与体育院校本科教育“3+4”贯通培养;市直属高中集团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人才培养“6+3+3”通道。力求通过多通道搭建,多渠道引流,为不同特质、不同专长、不同水平、不同青训体系的足球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成才之路,形成人才培养立交桥。

  本报记者 鲁冬妮

  

  图为当晚“苏超”南京主场现场。  受访者供图